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551-62666598 13866727847
67cde581f73

康复案例

首页 > 康复案例 > 康复案例

康复案例

发布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3468

       婷婷:个案信息:婷婷,女,出生日期:2016.7.23。听力情况:出生时听力筛查未通过。于2017年12月,右耳植入人工耳蜗,左侧未佩戴助听设备。

      于2018年3月12日入我机构进行康复,当时年龄仅1岁7个月,尚未养成自我聆听的习惯,仅能察知稍大的环境声。不会主动要求佩戴人工耳蜗,耳蜗头件不慎掉落时,不会寻求别人帮助,声音稍微大时,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入园时,没有养成入厕等简单日常常规,没有出现有意义音节,不会发“妈”等单字。情绪很不稳定,哭闹比较厉害,对妈妈比较依赖。

      前期康复训练主要以安抚幼儿情绪,建立师生关系为主。将近一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后,幼儿情绪有所改善,较为稳定,但对个训老师有所依赖。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抱抱我、亲亲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发出“啊”“呜”等简单语气词。但在不熟悉的老师面前,幼儿情绪较差,配合意识不佳。

      幼儿情绪安抚有所缓解时,积极进行听觉康复训练,例如:听声放物等练习。康复训练三个月后,幼儿慢慢的会发一个字到两个字的词语,例如“妈妈,鸭”。情绪较稳定,能够跟着老师模仿简单的口舌操练习。幼儿发音时声音小,气息不够,发音不清晰,所以对幼儿进行口舌操以及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家长在家注意饮食方面,多吃稍硬的东西,锻炼幼儿的咀嚼能力,同时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在家练习的技巧,例如:多说话、靠近一点、遮口技巧。

      当幼儿出现有意义音节后,应及时对幼儿说词组或短句的能力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姐姐画画。这时可以采用“听声复述”等方式进行训练,同时加强了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幼儿学习能力较弱,学过的内容容易遗忘,这时就要做到家园一致,老师应积极和家长沟通幼儿每日所学内容,同时指导家长掌握简单的康复技巧,例如:听觉优先、听觉三明治、声学强调等技巧。

      幼儿康复一年后,情绪趋于稳定,养成了自我简单表达入厕的意识。语言能力达到能够说3至5个字的短语,清晰度较好。自我简单表达的意识开始出现。这时应对幼儿说句子的能力进行训练,可以采用“扩展和延伸”等方式练习。指导要求家长平日里在家和幼儿说话时,注意“听觉完型”说完整句。培养每日阅读的习惯。开启闭合式话题交流向开放式话题交流的过渡。

      将近两年多的时间,婷婷即将毕业,现在她的语言、认知、沟通交流等各方面基本和同龄的孩子持同一水平。与正常的同龄孩子可以很好的沟通,可以维持同一个话题进行交流,性格也变得更加活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