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影响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因素
听障儿童语言训练
影响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与学前教育衔接的因素有很多,而且这些因素中,客观地评价听障儿童是衔接的基础,其次是接受听障儿童的教育单位,对听障儿童实施教育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正确评价听障儿童的基础和需要
以往人们把残障的程度看成是安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是很片面的。应从年龄、听力损失的类型与程度、失聪年龄、智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学业成就、社会成熟度、残障的单一性、运动技能、家长与听障儿童的意愿、现有教育设施等因素,综合进行评价。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上述因素量化的预测公式可以利用,也没有形成共识的各种安置标准。在安置听障儿童的工作中还只能是由有关人员,根据详细的早期康复教育评价资料和档案做综合判断。这是早期康复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成功的基础。
2.普通班教师的工作
普通班教师是听障儿童的主导教师。教师在心理和行为上是否接纳听障儿童,是否了解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能够掌握教导听障儿童的具体方法,是否有对听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指导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早期康复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结果,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是否真正回归主流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小学的教育。
3.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在传统的制度上,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分属两个教育系统。有两类教师、两类学生、两类学校。特别是在我国,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目前由各级残联负责,尚未归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给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与学龄教育衔接增加了困难。况且,这种随班就读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4.家长的参与
在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中,家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家长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地、客观地、在尊重听障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上评价听障儿童,为听障儿童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安置意愿,与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听障儿童的收益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应充分地估计到听障儿童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听障儿童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与学校共同搞好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工作。
虽然此项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但其教育质量问题,又同时制约了整个向纵深发展。目前这种正处于不断探索时期的衔接教育工作中,有几种倾向值得注意:(1)如何正确认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这一特殊教育融合的价值观念;(2)探讨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过程对特殊需要帮助儿童服务的价值理念;(3)正视回落现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信念。这样,才可能是我们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 上一篇:听障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 下一篇:不能错过的孩子发展敏感期,抓住了就是命运的转折!